汉语之花在伊朗盛开 —— 德黑兰大学汉语角

11月27日中午12点,德黑兰大学外语学院的一间教室里,德大外语学院与孔子学院共建的四个年级中文专业的学生、贝赫西提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,德大本土中文教师和孔子学院的老师,共三十多位“汉语爱好者”齐聚一堂,就“中国制造”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。

93.jpg挂在教室门外“汉语角”周二讨论的议题

由中文系教师郝麦特提出“你身边有什么东西是中国制造”这一问题,发起了这周汉语角的讨论。

同学们开始认真检视身边,然后发现从衣服鞋子,学习用品,到电子设备手机手表,出行工具汽车,汽车零件都是中国制造。甚至美国国旗,伊朗国旗也同样是Made in China。

有的同学还开玩笑地回答到,应该问“有什么不是中国制造的”,“除了我的身体好像都是中国制造的”。

“你们喜不喜欢中国制造的商品?”

“中国制造的东西质量都很好吗?”  

“为什么中国制造的东西很便宜?”

“有什么伊朗制造的商品出口到中国?”

“你听说过中国智造2025计划吗?”

………

一个个既现实又有趣,既尖锐又引人深思的问题。让这群汉语爱好者用流利的汉语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。

四年级的学生新浪毫不掩饰自己对“中国制造”的喜爱,“我这个水杯是中国制造”、“我使用的很多东西都是中国制造,当我使用中国制造的东西,我觉得有一种很豪华奢侈的感觉,如果我去中国的话我每天都使用中国制造的东西,我很喜欢买东西,很喜欢去豪华气派的商场买中国制造的东西。”

关于对中国制造质量的讨论,凯撒同学的观点是“中国有高端,中端,低端产品,进口什么质量的产品,是外国商人的自主选择,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省钱买便宜的产品最后又要怪中国质量不好。”

除了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这一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外,郝麦特老师通过展示一张中国制造成本与售价的图片,引出“中国制造不再便宜,成本接近美国这一问题”,进而给同学们介绍了中国政府关于中国制造转型的“三步计划”,使同学们对中国发展战略有了初步理解。

94.jpg

右一,四年级学生凯撒

德黑兰大学的汉语角,不仅展现了学生对汉语的自如运用,用汉语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,更体现了学生独立思考,辩证看待问题的思辨精神,以及对当代中国全面深入的了解。

汉语角,是德黑兰大学外语学院学生中国学会下设的一个活动。这学期每周二活动,已经举办了四次,分别就“为什么学习汉语”、“伊朗和中国的旅游”、“中国电影放映”等活动进行了讨论和观看,甚至还吸引了其他大学的学生专程赶到德大外语学院参加活动。

95.jpg

右二,郝麦特老师

德黑兰大学外语学院学生中国学会成立于2015年,出于对汉语的热爱和学习热情,中文老师穆斯塔法带领中文专业的学生自发组建了这个组织,他们定期在一起研读中国作品,讨论汉语学习及汉语文化问题。